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智能 > >> 内容页

院士成都安家记丨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落户成都是不二的选择

2023-05-11 12:41:45 来源:锦观新闻

4月17日起,成都日报推出《成都“新”澎湃——科创城市观察》系列报道,在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过程中,从不同维度解读、观察成都之于全国科技创新集群城市中间,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5月10日,科创城市观察同步推出“院士成都安家记”系列报道,聚焦多位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落地成都的全过程,探究成果转化背后的“安家”故事。


【资料图】

总部在苏州,由清华院士团队领衔的项目为何跨越千里来到成都?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博士李峥为什么说落户成都是“不二的选择”?今日,“院士成都安家记”系列二——《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落户成都是不二的选择》,走进清陶能源成都项目,深度观察,一探究竟。

■去年夏天开始初步接洽,秋天确定落地,冬天开始装修,今年春夏即将投产,这个效率,既是“清陶速度”,也是“郫都速度”。

■成都项目作为一个新的基地,未来的成长空间、上升空间潜力巨大,对于业务骨干来说,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成都依然是不二的选择。

组装设备、调试系统,把机器挪到最正确的位置,把参数设置到最精确的标准……

生产线是安静的,也是忙碌的。李峥从生产线的这头到那头来回走了几遍,仔细地检查每一处细节,“投产前的最后准备,不能出一点岔子。”

这里,是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代表着全球最先进的固态电池储能技术。

成都郫都区菁蓉镇,由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领衔创办的清陶能源布局了一个投资100亿元的动力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再过不久,首条设计产能1GWh的生产线即将投产。清水河畔,一座现代化的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正加快建设成形,未来,这里将为成都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01、固态电池行业的“独角兽”

认识清陶能源,首先要认识一个名词——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是使用固体的新材料去替代传统锂电池中的电解液部分。发展固态电池,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液态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都遇到了发展瓶颈。

要突破,就要从材料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固态电池应运而生。通过把像“游泳池水”的电解液变成固态电解质材料,电池漏液、锂枝晶穿刺等安全风险都得以规避。在此基础上,电池就能用上更高容量的正负极材料,打开能量密度的“天花板”。

李峥告诉记者,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长续航、低成本三大核心技术优势,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成立于2014年的清陶能源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的固态锂电池成果转化项目。

“我们最核心的创始团队主要都来自清华大学,在学校就长时间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随着公司的创办,多年来吸引了大量清华校友加盟,我的导师南策文院士正是创始人之一。”谈及公司的发展,李峥颇有自豪感,“多年来,我们始终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如今在行业的领先位置。”

从高校“象牙塔”迈向产业“金字塔”,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创新团队,不仅率先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建有国内首条固态锂电池生产线,还构建了完备、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体系。目前,清陶能源已获得342项专利授权,其中四成多是发明专利。

“我们的固态锂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特种储能等领域实现应用,与多家主流车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李峥说,目前清陶能源不仅在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全球知名的固态锂电池行业领跑者,同时也成长为估值近200亿元的一只“独角兽”。

02、与成都的“双向奔赴”

2022年,清陶能源来到成都,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打造新能源储能产业全国示范生态圈,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将成为清陶能源在储能领域的总部,成都在其全国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这背后,是怎样的考量?“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储能作为一个行业的细分市场,未来在更加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领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李峥坦言——

○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清陶能源的产品种类不断扩大,在昆山的生产线存在多领域产品并线生产状态,急需做进一步细分;

○另一方面,西南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水电、风电、光电资源十分丰富,在新能源供给的过程中,对储能的容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李峥看来,成都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说布局,说落地,要考虑的无非是几方面因素,首先就是市场。”成都是一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城市的扩大必然带来能源消耗,想要走出一条绿色的能源发展途径,那么对安全性高、应用场景广的储能设备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大。“从市场来说,成都已经具备布局的一大要素。”李峥对记者说,“更不用说成都在成果转化的创新要素上十分齐备,科研、人才、产业、资金等要素一应俱全。所以说,项目落户成都,是不二的选择。”

而成都对清陶能源的双向奔赴更是印证了这个“不二选择”的正确性。

“从我们表示出有意向在成都落地开始,郫都区就表示出极大的关心,区委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带队到昆山总部和我们进行面对面的洽谈。”李峥回忆起这段过往,仍十分感动,“诚意十足”和“靠前服务”是他最大的感受。“区领导多次往返昆山,跟我们面对面谈,打消我们在营商环境、企业落地行政审批等方面的顾虑。

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组织专班服务推进整个项目落地。”李峥说,刚才还有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上门,问最近是否需要税务方面的服务和支持。“我们原来一直长时间在江苏,因为苏州在营商环境打造和企业服务这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然后我们要离开江苏做产业投资布局的时候,或多或少有过这方面的一些担心。”李峥坦言,但实际上我们落地郫都之后,这个担心就完全没有了。“服务意识特别强,并且所有东西都会落到实处。比如招商引资方面的协议,涉及法律条款的,区领导直接带着司法局的人过来谈,政府跟企业约定了什么条件,每一条都是确定落地的,用四川话来说,没有任何‘扯皮’的东西。”

走在生产线,李峥感慨,去年夏天开始初步接洽,秋天确定落地,冬天开始装修,今年春夏即将投产,这个效率,既是“清陶速度”,也是“郫都速度”。

03、以宜居宜业引才留才

产业布局的第二大要素是人才的供给。“人才”也是采访中李峥多次提到的一个关键词。

固态电池是一个创新型的产业,更多依赖于智力,而不是劳动力。“从智力的角度来说,我们就需要找到高层次人才愿意来,同时又兼具宜居宜业的这样一个城市,才能够真正把创新型产业做好。”李峥告诉记者,那么恰好在成都,就具备这样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条件。

事实上,清陶能源的核心团队成员虽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但也有部分成员曾有成都的求学经历,与成都可谓“缘分不浅”。

选址成都后,清陶能源做了一件事——在公司内部调集优秀的人力资源来支持这个重要项目的建设。

“我们主要做了几个工作,第一个就是公司里比较核心的、一些关键岗位的骨干,把他们调到成都团队来,目前调来了接近10位核心业务骨干。”说到这里,李峥笑了起来,“他们到了成都以后,基本上看过一次就不想走了,所以成都是留住了我们很多核心团队的人和他们的心,他们非常愿意留在这里。”

成都一隅 李冬摄

这种“愿意”体现在,这部分核心员工的劳动关系已经从总部转到了成都公司。李峥分析,之所以能心甘情愿留在成都,首先成都是一个生活安逸的城市,对年轻人来说如果以后把家安在成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成都项目作为一个新的基地,未来的成长空间、上升空间潜力巨大,对于业务骨干来说,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成都依然是不二的选择。

成都 李冬摄

这样一家创新型企业来到成都,也对当地的人才培养将产生积极作用。李峥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始跟郫都区的一些高校开展一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包括未来在人才联合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践,以及未来就业等方面,将产生更持续充分的人才供给和交流。“原来我们和电子科技大学就有合作,将来会继续深化。此外,跟西华大学也正在洽谈,将来可能联合建立储能相关的学院,对联合培养专业人才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创新是我们的根本竞争力。”李峥认为,好的创新成果一定是在好的环境中产生的。“我们不仅看好成都的现在,更看好成都的未来,像菁蓉镇不仅是成都一个重要的科创点位,周边还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等这样的高校,走在菁蓉镇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科创高地’4个字,这样的科创环境才能引得来、留得住人才。”

04

填补成都产业链上的空白

来到成都后,如何运用已有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在成都的新能源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对记者抛出的这一问题,李峥首先给出了明确答复,清陶能源来成都投资是没有什么顾虑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上下游产业已经比较完善,而清陶的到来,正好填补了产业链上固态电池储能这一空白。

“从锂电池产业的角度来说,对电力能源需求是比较高的,这是锂电池原材料制造环节。因为整个四川地区本身在能源供给就具备价格优势,所以其实整个四川省以成都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整个锂电池的上游原材料的产业布局已经很完整很充分了。”李峥说,成都和周边地区因电费便宜,本身锂电池的产业链就已经完整,“我们来成都投资,其实没有什么顾虑,因为不会说要完全重新建我们的产业链,事实上是我们很多主力供应商都早于我们已经在成都建厂了。”

自成都2021年开展“建圈强链”以来,新能源相关产业始终是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成都不仅已形成基本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动力电池领域,也陆续吸引了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项目落地。而根据今年印发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3年工作要点》,汽车(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在成都28条重点产业链中占据两席。根据成都在锂电产业的发展规划,正着眼打通超大城市电池生产、使用、储存、回收利用产业循环,大力培育新型储能产业链:在上游电池材料环节加快招引重点隔膜企业,在中游电池及系统环节加快招引链主企业,加大动力锂电池装机推广和储能锂电池示范应用。到2025年,力争锂电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

在此背景下,以固态锂电池储能技术为优势的清陶能源布局成都,正当其时。

而随着成都清陶的加快建设,又将为成都新能源产业“建圈强链”注入“强心剂”。

李峥认为,锂电池技术是工业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比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基本占了一辆车成本的40%-50%,它已经变成了最主要的一个核心零部件,或者说锂电池的工业格局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的汽车工业。“那么,包括在储能、在未来电力或者说整个工业的各个角落,锂电池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所以锂电池是当之无愧的链主型的产业项目。”

然而,在锂电池的未来发展中,一定是基于技术升级,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正是清陶能源致力研究的方向。“在成都乃至四川,因为能源优势已经集聚了大量锂电池的产业基础,但未来想获得更快速、更大规模的发展,一定要通过技术升级、产生比较优势来实现。”李峥说,这与清陶能源在成都布局的初衷不谋而合,随着成都巨大的市场空间对能量需求的拉动,清陶能源持续在研发和人力上的投入,将进一步引导产业沿着技术升级的路线往下走,带动整个产业链达到升级的效果。

“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就在于它一定是转化行业里最领先的新技术,带动产业变革与升级,我们现在就是要做领跑者,用自主可控的技术带来新业态,最终带动产业链升级。”李峥表示。

最后,李峥透露,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成都也提供了很多资源支持,包括世界科幻大会的主会场,整体的能源解决方案正是采用了清陶能源固态电池的方案。

◇深度说◇

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

2016年之前,固态电池还处于学术上的概念。经过多年努力,清陶能源把固态锂电池从一个高校实验室的样品级别做到了规模化量产。清陶能源拥有国内首条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并率先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构建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量产,“清陶经验”可以提供一些什么借鉴?记者与李峥进行了深度对话。

李峥:任何一个产业科创或者说人才科创项目,都不是一个名头上的事儿,而是“顶天立地”的一件事。什么叫“顶天”?就是你的科技水平、技术能力,在全球都是有影响力的,是顶级的创新。但是这个是纯“顶天”的东西,不“立地”就是纯科学,可以发《Science》,发《Nature》,这就是纯科学的层面。但是,如果还要“立地”的话,就要结合产业链,结合当地的产业基础,然后实现商业化商品化,这个事做得好才叫“立地”。

我们为什么要把固态电池储能这个项目落在成都?因为首先“顶天”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全球的这个领域产业的领跑者。第二是“立地”了,因为从大的储能角度来说,市场就在这,周围的供应链也在这,我们可以带着供应链共同发展,这就是“立地”。

从一个科技成果到真正商品化,然后实现规模化应用,其实这个过程中有要打通的环节非常多,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给到不同的资源去整合。清陶能源这么多年实际上做的就是这个事,就是在不断地整合资源。

成果转化“难点”就在于把高校里的科研成果真正变成好产品、好企业,这个转化链条很长,需要打通、协同各方创新资源。成果转化离不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这就可以看出成果转化需要协调的资源非常多,特别是一般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附加值高,要形成产业规模化效应,无形中难度大大增加。成果转化要成功,光有好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好的创新环境、产业资源支持、企业成长的土壤。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张婷婷 统筹 缪琴 记者 曹宇阳 海报 刘杨 摄影/视频 何思田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关键词: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