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走进校园农场,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绿色的希望;系上围裙、烹饪一桌美食,在劳动中感受亲情、传承家风;动手动脑,体验木工、泥塑等非遗技艺,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莘莘学子在实践中切实感悟到劳动之美。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让他们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培育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自2022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独立成课”以来,各学校对劳动课程换挡升级,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象得到扭转。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只有让孩子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理解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但如何上好这堂课,依然期待各方的实践与探索。劳动教育是“一课”,更是“一育”,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深刻理解劳动与教育的关系,既要防止坐在教室里讲劳动,也要避免“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在播种、浇水、施肥的农事劳动中,引导学生树立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在整理书包、扫地、做饭的家务锻炼中,让学生感悟如何为家人和朋友带去爱与幸福;在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劳动中,让学生意识到幸福生活源于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与坚守……劳动是教育的手段,以劳引育,避免为劳而劳、流于形式,劳动育人才能取得润物无声的实效。
劳动不只是体力的付出,更有助于内在价值观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美好品德的培育、智力潜能的激发、健康体魄的锻造、审美水平的提升,往往都与特定的劳动场景密切相关。在劳动中讲述劳动者的感人故事,在学生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这便是德育;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设计与改进,这便是智育;在劳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的构思与创造,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便是美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形态,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如今,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比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当讲到古代灌溉知识时,历史老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墼缙诩乘ぞ撸够嵊胙D竟すひ湛位ザ醚种谱魉档饶P停辉诠阒菔械谖逯醒Ы鸨绦G窃诨Э紊献龆垢痔逖槟ザ埂⒐恕⒅蠼⒌懵钡炔街瑁鲜υ蚴适蔽墙步舛垢谱鞴讨械母髦只г怼I导浣菜颊⒅裉俦嗬锾甘А⒔ㄖさ厮滴锢怼⑸柙傲牡乩淼龋裾庋鹂娴睦投危缃裨诟鞯亟萄导胁欢嫌肯郑投逃卣沽烁憷目占洹2欢贤诰蚋餮Э瓶纬淘滩氐睦投兀蛟煜谓踊ザ睦投逃纬倘海兄谠谘Э迫谕ㄖ惺迪掷投逃酆嫌说募壑怠�
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今天,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但劳动精神永不过时。上好劳动教育这堂课,既要开好劳动教育专门课程,也要做到全科渗透,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配合。期待各地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让学生在优质的劳动教育中感受快乐、提升素养、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黄璐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